(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派宰相房玄龄,带着迎宾队伍出西郊三十里隆重把基督教迎进长安?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中西;文化交流及早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见证景教碑是研究中国古代基督教早期传播必不可少的考据文献,被誉为“中国基督教之昆仑”,也是研究中西交通史、文化艺术交流的珍贵资料。景教碑记载,“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也就是说一个叫阿罗本的传教士带着经书来到大唐长安,据说,这位主教气质非凡,他端庄肃穆、谦诚有礼、满腹经纶,颇有儒家风范。又有“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译过来就是在贞观九年(公元639年)的时候,阿罗本们来到了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龄带着迎宾队伍出西郊三十里迎接。一个异国传教士第一次来东土大唐,便受到皇帝的一品文化大臣接待,要知道这礼节的规格,可与玄奘天竺取经归来相提并论,阿罗本本人估计也是意想不到的。阿罗本和21位传教士带来了530部经书,有少部分被翻译成了汉字。入乡随俗,阿罗本将教派名字改为景教,取“景”字光明辉煌之义。但是一个东方大国是不会轻易让异国宗教在本土传播的,必须要经过考核,这个时间是三年。三年期间,阿罗本与唐太宗近距离接触,给皇帝讲道念经。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治国理政有用之物才会采纳。经过三年与阿罗本的日常相处与对经书的研究,他决定留下阿罗本们,即碑文所载“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贞观十二年,唐朝官方正式允许景教在国内的自由传教。在京师长安城的义宁坊,太宗为景教建造了专门的寺庙(类似西方的修道院)“波斯寺”,并欣喜地把自己的样子雕刻在寺庙的墙壁上,亲自撰文书写,作为皇家寺庙。景教在大唐的盛况,“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景教在许多个城市里传布,大秦寺上百座,辉煌时期,景教教徒在唐朝近20万人。这除了官方的支持外,阿罗本们还做了很多努力,从石碑的莲花与祥云和碑文中大量引用佛教用语来看,他们借鉴了本土佛教,使景教更接地气,让唐朝子民更加容易接受。当然景教传教士的信仰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不遗余力地在现实中践行。他们开设各样的慈善事业,帮助长安城里的穷人、无家可归者以及安葬那些无人认领的尸体。而且景教传教士精通医术,治愈了不少病患,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由于景教传教士的善举,他们得到了当时长安城各界的肯定,做了非常美好的见证。他们的传奇经历,随着景教碑的出土而为人所知。作为一国之君,唐太宗接纳景教并不仅仅是认可景教教义,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有助于江山的稳固。当时的唐朝,虽说文明开化、繁荣富强,但其实还在四处征战:北方,与突厥的战争并未彻底结束;东方,在贞观十年时,还出兵过朝鲜半岛;而西边,西突厥称霸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加之中亚各国因种种原因长期战乱,严重影响边疆稳定与丝绸之路贸易。太宗就想,景教在中亚的教徒基数甚大,那么就可以利用景教的宗教力量来稳定边疆,接纳景教就是对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发出友好的信号,对于重启丝绸之路,繁荣陆上商业贸易有百利而无一害。在这样的考量下,太宗拥抱了景教。景教碑文记录了景教在唐朝150年中发生的事件,先后得到唐朝六位帝王的认可与推崇,历经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与唐德宗。高宗继位后,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对景教更加提倡,敕令在全国各州,建立景教寺,此时景教已遍地开花。后阿罗本升为教长,长安成为中国景教的中心。玄宗对景教保护有加,未遭厄运。肃宗在西北地区也建立了大秦寺,并有翻译的经典。景教碑记述了当时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为后世揭示出唐代长安城中第一所景教寺院的位置与发展情状,表现了唐政府当时包容、自由、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景教碑见证了唐王朝对景教的宽容与支持,展现了初唐对世界文化兼容并蓄的广阔胸怀,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